.拉吉舍夫(1749-1802):1783年,写出长诗《自由颂》,揭露农奴制的黑暗,抨击君主专制,号召人民联合起来将君主杀死。1790年,《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发表,以上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发挥。叶卡捷琳娜二世读过《旅行记》后大怒,指责作家是“比普加乔夫更坏的叛逆者”。随后被捕,起初被判死刑,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10年。1796年获释。
2. 恰达耶夫(1794-1856):1836年9月,在《望远镜》杂志发表《哲学书简》,引起轩然 *** ,被斥为“敌人”和“叛徒”;10月,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谕旨,称已读该文,认为它“是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并下令关闭《望远镜》杂志,追究有关人士的责任。随后被官方宣布为“疯人”,从此被禁止发表任何东西,甚至连名字也不准在出版物上公开出现。
3. 雷列耶夫(1795-1826):1825年12月,因参与十二月党人起义被逮捕,被控“叛国罪”和“弑君罪”。1826年7月被绞死。其他十二月党人诗人如:拉耶夫斯基、丘赫尔别凯、奥陀耶夫斯基、别斯图舍夫等或被处死,或被流放。
4. 普希金(1799-1837):1820年初,讽刺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 的诗歌《讥阿拉克切耶夫》、《讥戈利岑公爵》等引起当局注意,而早在1817年写就的《自由颂》,也是在此时引起了当局的“深切注意”。1820年3月,《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问世,作品热情洋溢、讴歌自由、歌颂人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沙皇 *** 。终于,沙皇 *** 打算以“侮辱更高当局”的罪名把诗人流放到西伯利亚或索罗夫基,后改判流放南俄。1824年7月,被召回,流放改监禁,监禁于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直到1826年9月。
1、海因里希·海涅
海因里希·海涅,德国抒情诗人和散文家,被称为“德国古典文学的最后一位代表”。《诗歌集》(1827年)为海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是他的之一部诗集,包含《青春的苦恼》、《抒情插曲》、《还乡集》、《北海集》等组诗。
代表作有《哈尔茨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论浪漫派》、《西里西亚织工之歌》、《罗曼采罗》等。
2、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杰出的管风琴、小提琴、大键琴演奏家,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近代音乐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勃兰登堡协奏曲》、《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
3、汉斯·霍夫曼
汉斯·霍夫曼生于德国巴伐利亚的维森堡 ,早年在巴黎以立体主义风格画静物和风景。之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到德国。1930年迁居美国,1934年创办霍夫曼美术学校,传播现代派绘画原理,提倡纯抽象创造性表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家。他本人1940年以后的绘画作品多为抽象画,
代表作有《春》、《大门》。
4、阿尔布雷 希特·丢勒
生于纽伦堡,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丢勒的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他的作品中,以版画更具影响力。他是最出色的木刻版画和铜版画家之一。他的水彩风景画是他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
主要作品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小受难》、《祈祷之手》、《男人浴室》、《海怪》、《浪荡子》、《伟大的命运》、《亚当与夏娃》和《骑士、死神与魔鬼》等。
5、诺瓦利斯
诺瓦利斯,原名格奥尔格·菲利普·弗里德里希·弗莱赫尔·冯·哈登贝格,德国浪漫主义诗人。1772年5月2日生于曼斯菲尔德附近的上维德施泰德一贵族世家,从小受到严格的宗教教育。1790年在耶拿随费希特学习哲学,并结识席勒。1791至1793年在莱比锡大学学习。
他的抒情诗代表作有《夜之赞歌》(或《夜颂》)(1800),《圣歌》(1799)等。他还写过长篇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特丁根》,书中以蓝花作为浪漫主义的憧憬的象征,非常著名。他也因此被誉为“蓝花诗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因里希·海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斯·霍夫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尔布雷特·丢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诺瓦利斯
俄罗斯的世俗文学在17世纪出现。之一部世俗作品是 «大祭司阿瓦库姆的生活» (它不是宗教作品,因为它是阿瓦库姆·彼得罗夫本人的作品,事实上为多数人所知的他的圣徒式生活是他死后的故事).
在18世纪俄罗斯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与作家。他们中间有瓦西里·特里季亚可夫, Антиох Кантемир, Гавриил Державин, 米海伊尔·罗曼诺索夫;作家Николай Карамзин, Александр Радищев;剧作家亚力山大·苏马洛科夫и Денис Фонвизин.那时主要的文学创作艺术形式是古典主义。
下列是俄罗斯最有名的几位作者: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俄语: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合儒略历1821年10月30日—1881年1月28日),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在20岁左右开始写作,之一本长篇小说《穷人》在1846年出版,当时25岁。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重要作品有《罪与罚》(1866年)、《 *** 》(1869年)以及《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共写了11本长篇小说、3篇中篇小说及17篇短篇小说,其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夫·托尔斯泰:(俄语: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拉丁化:Lev Nikolayevich Tolstoy;英语:Leo Nikolayevich Tolstoy;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俄国小说家、哲学家、政治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尔斯泰这个贵族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
伊万·布宁:伟大的小说家!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俄文: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Набоков,英文:Vladimir Vladimirovich Nabokov,1899年4月22日-1977年7月2日)是一名俄裔美国作家,同时也是20世纪杰出的文体家、批评家、翻译家、诗人、教授以及鳞翅目昆虫学家。1899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他在流亡时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俄语小说,包括俄语文学《天赋》,但真正使他成为享有世界级声誉伟大作家的是他用英语完成的《洛丽塔》。他同样也在昆虫学、国际象棋等领域有所贡献。纳博科夫在1955年写的小说《洛丽塔》,在二十世纪受到关注并且获得极大荣誉,他之后发表的英文小说《普宁》、《℡☎联系:暗的火》、《阿达》,都展现了纳博科夫对于咬文嚼字以及细节描写的钟爱。纳博科夫的声誉在晚年达到顶峰,被誉为“当代小说之王”。
伊凡·屠格涅夫:(俄语: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IPA:[ɪˈvan sʲɪrˈɡʲeɪvʲɪtɕ tʊrˈɡʲenʲɪf],公历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1818年10月28日-1883年8月22日)俄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契诃夫:(俄语: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其剧作也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忠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现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以及作品的幽默性和艺术性。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罗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国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更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全貌堪称“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不仅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某些观点,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的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莱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绍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
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
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作品介绍
①、《猎人笔记》
《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最初发表时,有21个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单行本时,增加1篇(《两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编辑文集时.又收进3篇(《切尔托普哈诺夫的结局》《车轮的响声》和《活骷髅》),共25篇。
作品采用见闻录的形式,真实、具体、生动、形象,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猎人笔记》是作者成名之作,对俄罗斯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父与子》
《父与子》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该作发表于1862年。
贵族子弟基尔沙诺夫大学毕业后,带着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医科大学生巴扎罗夫到父亲的田庄作客。
巴扎罗夫的民主主义观点,同基尔沙诺夫一家、特别是同阿尔卡狄的伯父巴威尔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有一次,巴扎罗夫和阿尔卡狄到省城去参加舞会,遇见贵族寡妇奥津佐娃,巴扎罗夫对她产生了爱情,但是遭到拒绝。最后巴扎罗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尸体的时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说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义阵营和自由主义阵营之间的尖锐的思想斗争。巴扎罗夫是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他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埋头工作的习惯。
在政治上,他反对农奴制度,批判贵族自由主义,否定贵族的生活准则;在哲学上,他是个唯物主义者,重视实践,提倡实用科学;但是他也表现出某些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例如否定艺术的作用,等等。
二、莱蒙托夫
1、作家介绍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俄语: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1814年10月15日生于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塔尔罕内度过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资聪颖通晓多种外语,在艺术方面也很有天分。后来考入莫斯科大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转入圣彼得堡近卫军骑兵士官学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亚季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马丁诺夫决斗而死,年仅27岁。 外祖母将其安葬在塔尔罕内。
代表作品有《鲍罗金诺》,《祖国》,《当代英雄》等。
2、作品介绍
①、《当代英雄》
《当代英雄》是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创作的长篇小说。1839年至1840年莱蒙托夫在《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贝拉》、《塔曼》和《宿命论者》。
1840年5月莱蒙托夫将这几篇小说同未曾发表的《马克西姆·马克西梅奇》、《梅丽公爵 *** 》合在一起发表,这便是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该作讲述主人公毕巧林是青年贵族军官,过着空虚无聊的生活,然而他内心深处似乎埋藏着有所作为的渴望。
这是一个冷酷自私的利己主义者。 莱蒙托夫选取了毕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断,从不同角度予以再现。
②、《两兄弟》
《两兄弟》是俄罗斯作家米哈依尔·尤利耶维奇·莱蒙托夫创作于1836年的同名五幕剧本。
全剧以梁兄的争风吃醋为冲突的中心。尤里从彼得堡回莫斯科省亲,巧遇从前的恋人薇拉,于是便欲重温旧梦,不料此时薇拉已嫁给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亚历山大也与薇拉有过一段爱情纠葛,这时也对薇拉纠缠不休,且用尽心机,百般阻挠尤里与薇拉叙旧。薇拉虽对尤里旧情未泯,却碍于妻子的义务,狠心斩断情丝,随丈夫去了乡下。
作者通过这场爱情纠纷,批判了当时俄国社会中自私、守旧的思想对真正爱情的蚀害和扼杀。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绍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代表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等。
他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出生于贵族家庭,童年开始写诗,在俄罗斯帝国 *** 专为培养贵族子弟而设立的皇村高等学校学习。学习期间受到当时进步的十二月党人及一些进步思想家的影响。
后来发表的不少诗作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诗歌以外,主要还有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历史纪实语的创始人,中篇小说《杜布罗夫斯基》,《别尔金小说集》等。
普希金在创作活动上备受沙皇 *** 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决斗中遇害。他的创作对俄罗斯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深刻。
2、作品介绍
①、《叶甫盖尼·奥涅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也译作《欧根·奥涅金》)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长篇诗体小说,写于1823~1831年,发表于1831年。
该作写的是彼得堡贵族青年奥涅金,他厌倦了上流礼会生活,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到了俄国的乡村。在那里他结识了地主拉林家的长女达吉雅娜。达吉雅娜对奥涅金一见钟情。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她给奥涅金写了一封深表爱慕之情的信。而奥涅金却根本不能理解达吉雅娜的真挚情意,竟轻浮地当面表示拒绝,说什么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后来,奥涅金在决斗中杀死了自己的好友连斯基,便离开了乡村。几年之后,奥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会的一次交际活动上又遇见达吉雅娜。此时的达吉雅娜已从一个纯朴的农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会“女神”般的贵妇人。
奥涅金为虚荣心所驱使,为她神魂颠倒,拼命追求达吉雅娜。而达吉雅娜则真诚地告诉他:此刻她仍然爱他,却不能属于他,因为她要忠于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奥涅金身上准确地概括了当时一部分受到进步思想影响但最终又未能跳出其狭小圈子的贵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剧命运,从而塑造出了俄国文学中的之一个“多余人”形象。
②、《黑桃皇后》
《黑桃皇后》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创作的短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18世纪末的彼得堡。出身贫寒的青年军官格尔曼爱上了上流社会的丽莎 *** ,但由于他们的阶级地位不同。他无法娶贵族 *** 为妻。
格尔曼偶然了解到丽莎 *** 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致胜的三张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奥妙,以求***发财。
其实,这三张王牌不过是一种谣传,格尔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计,费尽心机,不仅杀死了丽莎的祖母——伯爵夫人,还使得知真相后的丽莎 *** 也深感爱情的破灭而自杀,格尔曼本人也因在***上输了个精光,在绝望和悔恨中拔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说的主人公格尔曼开创了俄国文学中追求个人财富的早期资产者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银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