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足球都是非常热爱的,可是对于国足,很多人提起来却是很生气,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基本每一场比赛,到了下半场,很多运动员体力就跟不上了,这就是基本不扎实,基础训练的不好,谈何技术,还有许多运动员的体质,真的不太能特别适应足球这样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
一、国足小队员的选拔和基础训练
要说基础训练,那得从小孩子抓起,先看国外的足球运动员是如何训练的。他们在训练的时候,每个小球员一丝不苟都做动作,教练也会非常严厉的训练小孩子。但是在我国如果想要培养小球员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是选拔,其实很多偏远地区的孩子对于足球热爱和天赋一点也不比专业训练的城里的小球员们差,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和标准化的场地,他们的天赋往往得不到施展就已经被泯然众人矣。
二、国足运动员的体质
到了当今这个社会还有很多人说,中国人的体格没有欧美人的体格那么高大威猛,更是没有黑人的体力那么好,其实一点也不适合踢足球,更有甚者说是“人种的差距”。我想说的是,我一点也不奢望中国队能够进军世界一流足球队,但成绩只要能参照日本队的即可。在多年前,如果你想加入职业足球队,唯一的出路只能是体校,但你想进体校,身高是必须要达到的标准,且不论技术、天赋等等。
所以因为国足运动员的体质和一些基础身体素质,在最初运动员的选拔上,中国足球真的走得难,看看现在的中国足坛,很多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角色。这样的国足,何来基本功?在最近几十年的世界杯赛事中,中国足球的身影大家都没看到过吧。正是因为我国国足的实力远远不够,非常遗憾地没能够登上世界杯的舞台。
主要是中国足球好瞎折腾,急功急利的心态严重,办了个中超联赛,乌烟瘴气的。
有一个好消息,中国男足在12日凌晨,5:0战胜马尔代夫队,目前在综合各个小组第二名之中,积分总排名第二位,晋级十二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下一场赢下叙利亚队,直接晋级十二强。
中国足球以前,也不是因为教练不行,主要是,球员自身素质不行,没有耐性,没有吃苦耐劳精神,足球是一项比耐力,比意志,比技术综合性的 体育 项目,球员身体不具备这些素质,想达到高峰,要出好成绩是不可能的。
作为中国人,不是足球不行,也不是都不行。而是,从小培养足球理念不够深入,孩子从小没有对足球概念的理解,作为家长怕孩子吃苦就选择放弃这项 体育 运动,导致足球人才断层,甚至,揠苗助长,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对于球场的驾驭能力都不能,所以,最后想要成绩,也是无济于事。
一个好的教练固然重要,曾经在州赛,世界赛场上叱咤风云的著名教练,来到一个没有足球基础的国家来执教,只能是捞金,不能给国家的足球队代来更新的理念,用外国的战术硬套中国球员,就是适得其反,不会有好的成绩。治标治不了本,换汤换不了药,还是自己教练来执教更能好些。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逐步归化球员这是一个好的想法,用国外球员的带动,用国外球员的技战术来带动球员,就是更好的选择,慢慢的旧梦融汇贯通,全面提高,起到化学反应,对一个国家的足球发展都有好处,也能促进更多的孩子们喜欢和热爱足球。
不只是需要一个优秀教练的问题,是全国各地包括各基层培育都需要优秀的教练,需要大量的培育人才育苗!这方面中国太缺乏各级系统性培育!
那是因为没有优秀的球员!
原因:
1.没有规范且发达的足球市场。
2.联赛政策半年一变,导致足球的金字塔顶端不稳。中乙组织混乱,中乙是中国足球的地基。
3.一任领导一个政策,核心都是再任期内搏一把。导致揠苗助长、只顾眼前、惨淡收场。
4.球迷、群众对青训没有耐心,岂不知青训也是育人,20年刚起步,且出不出球星完全是靠运气。
5.懂球且有理性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跟风骂街,也看不懂足球。
6.国内青少年有质量的赛事太少,足协组织的简直是应付差事。
7.教练反而是中国整个足球产业里最没有问题的。即使有问题,也是更好解决的。
和教练关系不大,和从小耳濡目染悟性和灵性有关系。
里皮是世界杯的冠军教练,他的能力一定没问题,但是,里比等于足球界的大学教授,如果欧洲五大联赛的选手等于大学生的话,我们的足球选手就是高中生,我们很难完成重复战术,也许你能理解,但是国足的能力总是不好,这是里皮领导国家也不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前国足教练米卢禁不住感慨起来,“队员对比赛的理解能力似乎存在问题,中国队员在个人能力和理解能力方面都比较低,与墨西哥这样的足球强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个人觉得技术不好可以练,但是意识、悟性不好,估计前途就不乐观。足球强国球员很多天赋都非常好,你只能结合自身特点多学习借鉴,比如选位、意识。悟性这种东西没法指导,只能靠自己,悟出来就悟出来,悟不出来就没办法了。
历史 证明:国足不行,跟教练没关系!竞技 体育 的原罪还是菜不好,国足就是糊不上墙的烂泥,不论谁做教练,结局都一样的稳定,永远的雄踞亚洲第9!希望9月7日,国足对阵日本,李铁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
国足主教练被公认为世界上的高危职业,从1958年到2021年的63年时间里,国足共经历过30任主教练,平均两年一换,其中不乏大牌教练、神奇教练、外籍教头、国产精英,无一例外的是,最后都黯然下课,甚至晚节不保,比如国足主帅更大牌的里皮,也是愤怒裸辞,原因只有一个:“国脚态度不行”!就连唯一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的米卢,最后也是孤零零一人打车去机场,狼狈离开。原因非常离奇:“大骗子”!确切地说,中国球迷真的欠“米老头”一个道歉!
大家来看一看中国足球63年以来都经历过哪些主教练?您还记得住几位呢?能够认识10位以上的就应该算老球迷了!
从如上的教练名单就可以看出,国足就如同一块顽石,任谁也无法改变!就是不知道李铁会不会让顽石开花了。据说,本届国足有归化加成,有陈戌源力挺,有李铁亲自面试确认,史称最强最团结,应该会在12强赛上大有作为吧!
虽然12强赛首战开门黑,但正如排协评价郎平和中国女排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一场失利就否定李铁和国足。蒋光太:“已经忘记澳大利亚!” 陈戌源:“忘记0:3,日本才是拦路虎!上届之一阶段拿1分,不也差点出线吗?” 国足领队张贺:“已经完全研究过日本队!” 个人还是选择相信李铁,相信国足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也许,李铁真能让国足这块顽石开花!加油,李铁!
李铁太年轻根本不适合做主教练,上半场输了二球,用人太差,完全看不到希望。张希哲不行,于大宝不适中后位,李铁下课
中场太差球都拿不住,有巴西人不用。每天练的什么球稀烂,中国足球真没看头解散算了。
目前的中国国家足球队员的整体水平,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是无法与强队交手的,单凭教练是救不了国家队的,要以基础抓起培养新人从青少年抓起!
中国足球屡败屡战这么多年,还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实属悲哀,如果把国足不行归咎于教练水平的看法占据主流的话,那么我们多年来的学费都白交了。
1992年,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足球决定走洋为中用的路子,聘请德国人施拉普纳接替徐根宝,担任中国国家队第18任主教练,由此开启了洋帅执掌中国国家队教鞭的先河。
从施拉普纳开始算起,一共有12个人担任过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职务:
8名洋帅:
施拉普纳、霍顿、米卢、阿里汉、杜伊、卡马乔、佩兰、里皮
4名土帅:
戚务生、朱广沪、高洪波、李铁
这里面除了米卢获得过成功之外,就连里皮这样的大师都因对国足深感无力而辞职,带过皇马和西班牙国家队的名帅卡马乔更是在中国遭遇到职业生涯里耻辱性的折戟沉沙。
众所周知,其实米卢的成功有其特殊背景,难以复制。2002世界杯,日本和韩国作为合办的东道主不用参加预选赛,时任亚足联副主席和竞赛委员会副主席的张吉龙,利用自己在亚足联的深厚人脉和强大影响力,妙手将中国抽进B组,完美避开了伊朗、沙特两强。
当时,澳大利亚还未加入亚足联,中国又不用与日本、韩国、伊朗、沙特亚洲传统四强碰面,米卢做的最多的只是为国足进行心理 *** 和减压,灌输快乐足球的理念,让国足有信心去赢得该赢的比赛。
中国队启用过的洋人主帅们的来源几乎囊括了所有欧洲先进足球国家,德国、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他们带着各自的足球哲学,满怀信心来到中国技术扶贫,但都铩羽而归。
如果说都是教练的问题,那也就等于是说中国球员的素养已经高到世界公认的先进国家足球理念都无法指导他们了。
实际上,这些洋帅在中国国家队主教练的岗位上时,都违心地说过中国球员有能力、未来有希望之类的恭维话,但离开中国后才纷纷吐露实情。
他们对中国球员除了有基本功差、自律性差这些基础的普遍性认识之外,最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中国球员对足球的理解肤浅、接收能力太弱。这是我们走偏的球员培养体系造成的。
我们的球员,如果从小展现出一定的从事足球运动的天赋,家里人又支持的话,就会走上和普遍孩子完全不同的成长道路。
他们被集中起来,以足球训练为主,在文化教育方面是非常缺失的,造成中国球员普遍文化低、修养差,缺乏主动的学习能力。有句话叫“功夫在诗外”,一个诗人,如果成天只是闭门吟诗,而不外出拥抱大自然的美丽,感受人世间的苦甜,写出来的诗一定会越来越苍白,最终失去艺术感染力。
足球也是如此,本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却被中国的青训体系扭曲为生命的全部。
球迷们只看到了成功跻身中国足球金字塔顶端的那些成功者们的奢华与骄纵,而那些被挡在职业足球门外的失败者付出的惨重代价却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近邻日本大力建设全国高中联赛和大学联赛,拔尖球员基本都是从这两大联赛中发掘出来的,他们的球员没有经过太早地拔苗助长,和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并无二致,只是别人的业余爱好可能是绘画、音乐、文学,而他们喜欢的是足球而已。
这种开放式的选材恰恰给日本提供了最广泛的球员来源,让他们的优秀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出。而我们靠少量足球特长生组成体校、足校的闭环发展体制,不仅限定了选材来源,而且这样培养出来的球员身上缺失的东西太多,就是外教眼里的没有学习和接收能力的不堪大用之辈。
如今,日本注册球员数量是我们的100多倍,这种等同于几何数量级的差距不是任何高水平教练依靠先进的足球哲学和理念就能填平的。
中国足球屡战屡败应该让所有人都认清问题的症结所在,不是某个球员和某个教练不行,而是培养机制的问题造成选材面太窄,培养出的球员也资质平庸。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只有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多快好省走捷径的想法,要耐得住寂寞,二十年内不计成绩,埋头重铸青训体系,卧薪尝胆,他日再卷土重来。
首先在这里要告诉你,中国足球曾经也是称霸过亚洲的,不过那还是在民国的时候,民国那个特定的时代里,足球意外的成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一种象征,也成为了人们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同。不管是哪一个地域或者是哪一个政治派,别的人都开始在足球这方面展开了默契的行走。就好比曼德拉曾经说到运动有能力改变世界,因为它能让人团结起来。民国时期的中国足球是非常完美地,以战绩和精神而论,毫不夸张的说,民国时期确实是中国足球的黄金时代。
然而我们再看看现如今的中国足球,别说是称雄亚洲了,估计是连进入前几强的机会都没有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把中国足球称之为臭脚的原因之一。就比如在今年的几场比赛当中,中国足球给我们带来的成绩依旧是没有逃出大家的预期,还是那么平稳的发展,没有任何的进步。很多人都说现在中国足球队的队员是因为缺乏拼搏精神,所以才没能够有什么大的发展,其实缺乏拼搏精神也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原因而已。
急功近利,缺乏耐心,同样也是中国足球运动员的一个标志。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对于中国足球的一场比赛很多人都观看了,但是中国足球这一次仍然还是沦为了看客,最后0:3不敌伊朗队。其实在最近这几年中国足球就好像是一个冷热交织的矛盾体,真的是让人非常的难以琢磨。
一方面资本的不断涌入让中超联赛越发地火热了,大牌外援也是纷至沓来,使得俱乐部竞争力水涨船高。纵使阿足协三令五申要求理性投入,但是似乎也难以阻挡投资者们的热情,究其原因自然是离不开烧钱后所带来的丰厚回报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青训,这个本该是最受足球从业者重视的一个环节,但是却因为不能够迅速为俱乐部带来利益,因此长时间处在无人问津的一个状态。然而在同一个时间段,国足的对手们却在努力的完善着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之下,国足在亚洲赛的竞争力也就年年下降。
还有就是随波逐流缺乏风格,很多球迷对于亚洲传统强队的技术风格很多人都能够说的上来,比如日本单传控,韩国中拼抢,但是一提到中国男足,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说出准确的答案。其实从这一点也就侧面的证明了,缺少自我特点和风格也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足球的一大顽疾。
我作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感受就是,这真是一份好工作。虽然成为职业运动员的道路无比艰辛,但是当你成为职业运动员之后,尤其在一个好的队伍打上主力每年有稳定的上场时间和收入的时候你才感觉多少付出都是值得的。联赛期每天上班一两个小时你说还有比这个更好的工作吗?在中国当一名职业球员也没有什么特别不爽,可能我属于那种默默无闻的普通球员,名气再大点的无非就是一些舆论的压力和关注,但是别忘了名气大挣得也相对多很多。哪个国家都一样。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中国足球的成绩始终和民众的期望和投入不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