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足球比赛也叫蹴鞠,是一项很热门的体育运动。当时的足球在外型上与今天的足球非常接近,据《宋朝事实类苑》记载,球是由动物胞衣充气,外加六片或八片尖片状皮缝成的气球,想来外形上应该和近代的篮球很接近。
那时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没有不对这项比赛不着迷的。
当时为了很好地管理蹴鞠队伍,规范比赛,形成有规模、上档次的比赛内容,人们还组织成立了专门踢足球的群众社团“圆社”,社团的个人会员称作“圆友”。该社团阵容强大,人员众多,影响力不逊于今天的足球协会。当时的顺口溜是: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
在比赛机制和人数上,宋朝的蹴鞠也比较灵活,既有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比赛,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如果不是后来的金和蒙古摧毁了平民文化高度繁荣的大宋王朝,那么,今天的足球界格局是什么样子,真的很难说。
足球是当下最火的体育运动,规模巨大,观众也非常多,足球最早的起源地还是中国。而在中国古代,足球有一个另外的名称“蹴鞠”。
据《战国策》和《史记》两部文献典籍记载,在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就已经流行起了蹴鞠。在汉代,由于汉高祖刘邦这位“超级球迷”的推行,蹴鞠逐渐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皇宫内开始出现专业足球场,即所谓的“鞠城”,设有围墙和看台。那时候的蹴鞠还主要流行于军队,甚至将此运动作为考核士兵能力的标准。
据《汉书》记载,大将军霍去病常年出征塞外,时常会遭遇粮草断绝、或者军队萎靡不振的状况。每每这时,他便会率领士兵们就地筑起球门,拉开一场热火朝天的蹴鞠大赛,以此鼓舞士气、提高战士们战斗的积极性。
宋代,是蹴鞠运动的繁盛时期。从宋代初年起,蹴鞠就是流行的军中之乐。由《宋太祖蹴鞠图》可见,连开国皇帝和朝中重臣都钟爱这项运动。据《宋史》“礼志”和“乐志”中记载,凡是朝廷的盛大活动宴会,都有蹴鞠表演。南宋周密撰写的《武林旧事》中记载,宋代除了朝廷有蹴鞠专业艺人之外,民间的“瓦子”中也有蹴鞠艺人表演,开展最为广泛的则是“寒食蹴鞠”民俗活动,陆游《春晚感事》诗曾有这样的描写:“寒食梁州十万家,蹴鞠秋千尚豪华。
北宋宰相丁谓、李邦彦,都是踢足球的高手,还有一个叫“柳三复”的秀才,球技更是高超,他拜见丁谓时,将球抛于空中,一面揖拜,一面用头、肩、背颠球,球一直未落地。丁谓“大奇之,留为门下客”。南北宋时期均有皇家足球队,据《宋史》中记载,凡是有大型活动,都会有蹴鞠表演。
说起中国足球之痛,总是有人能够联想到在几千年前宋朝时期的出具,而宋朝蹴鞠之中最为出神入化的自然就是高俅。在《水浒传》中的开始就提到了高俅的蹴鞠技艺高超,一个蹴鞠如同是粘在了脚上一样。但在历史上高俅是确实存在的一个人物,原本是苏东坡身边的一个小吏,后来因为球技高超便得到了宋徽宗的赏识。
但是真实的高俅除了经历和小说之中的有些类似之外,倒也算不上什么大奸大恶之人。而且在自己发达了之后也未曾忘记苏东坡,总是会对苏家人特别善待。回归正题,宋朝会踢蹴鞠而且踢得好的,绝不仅有高球一人,实际上北宋时期的宰相丁谓、李邦彦这些人都是踢球好手,而且技术了得。
蹴鞠事业虽然不是宋代发明的,但的的确确是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发扬光大,作为一种风靡运动,宋朝上上下下会以蹴鞠为乐。不论是朝廷之中的权贵,皇宫里的皇亲国戚,乃至贫民百姓都能来上几脚,作为一种打发时间的娱乐项目。而且宋朝时期有着皇家足球队,作用就是在盛大的节日时,能够表现精彩的比赛来庆祝。
在《东京梦华录》之中就曾有记载:左右军筑球,殿前旋立球门,约高三丈许,杂彩结络,留门一尺许。左军球球头苏述,长脚幞头,红锦袄,余皆卷脚幞头,亦红锦袄,十余人。右军球头孟宣,并十余人,皆青锦衣。乐部哨笛杖鼓断送。
这所描述的正是这一支皇家足球队表演赛时的场景,到了外国使臣来宋访问的时候,这支足球队也会在宴会时期进行表演,所以蹴鞠集齐了庆祝、表演、娱乐和外交等多重作用。
那么蹴鞠的规则是什么?在宋朝时蹴鞠可以分为两种玩法,一种被称之为白打,另外一种则是被称之为筑球。白打无需将蹴鞠踢进球门之中,仅仅是一种表现自己球技的比赛,相比之下也会显得非常赏心悦目。至于说得分的高低,则是根据你的动作来进行判断,有些类似现在篮球之中的灌篮大赛,重点是创意和特点,能不能引起全场的欢呼。而且白打是有表演范围的,会圈出一定的场地,要是踢出去了也会扣分,故而这是一种表演的方式。
筑球则是更加具备竞技性,其实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筑球,筑球的意思就是将球踢进球门之中。而到了宋代筑球则是更加风靡,在之前所描述的皇家足球队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筑球比赛。可以看出球门的高度在三丈左右,而且双方都穿着不一样的颜色,并且以鼓声作为号令来进行比赛。而且双方队伍之中还有一个球头,也就是专门负责射门的人物,剩下的人只需要负责传球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蹴鞠的球门和现在并不一样,而是一种树立在球场中间的打球门,而且会用彩带来进行结网,并且只留下一个网眼,也被称之为是风流眼。只有将球踢进了这里,才能被判定为进球。
更为奇妙的是宋朝时期的蹴鞠球,并不是如后人所想的是一种实心的皮球,实际上也是一种充气的空心球,这一点和现在的足球非常相近。而在《皇朝事实类苑》里就有记载“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意思也就是现在做的蹴鞠是充气的空心球,原材料是猪或者牛的膀胱,充气了再用牛皮包裹。所以古代的蹴鞠也是充满弹性的,不要低估了宋代人的智慧。
而且宋朝时期的蹴鞠运动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因为在宋朝已经出现了类似俱乐部的组织。而喜欢蹴鞠这一项运动的人,便可以组织或者参加这种社团,其中个最为出名的便是齐云社。齐云社是在宋朝数得上名字的民间蹴鞠社团,不但是有着具体的协会章程,还会对球员进行考核以及教学,总体来说是一个各方面健全的组织。而且齐云社会是整个宋代的蹴鞠老大,能够组织全国的蹴鞠队进行比赛,而前面所提到的白打以及筑球的比赛方式,也正是出自于齐云社。
宋代的蹴鞠事业流行又发达,不但是将整个宋代百姓带入了风靡之中,还用竞技体育的方式给宋朝百姓带来了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