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交通出行
问题描述:
Marrakech是马拉喀什吧?正确的中文怎么写?
跟咱们时差多少?是早还是晚?谢谢啦
解析:
是的。
马拉喀什(Marrakech)是摩洛哥 *** 王朝所统治过的一个古都,四大皇城之一,有南部首都之称,也是摩旅游胜地。摩洛哥的国名也是源自此都。这个五彩缤纷的地方,是摩洛哥更受欢迎的旅游城市。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的是 *** 、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混和味道。从卡萨布兰卡到马拉喀什要四小时路程,沿路进入北非内陆,远远看得到北非更高山脉亚特兰斯(The Atlas)的山顶已经盖上了白雪,一阵阵烤羊肉的味道开始在空气中回旋。到这里游览,游客千万不可错过Djemaa el Fna广场,周围分列着皮革工艺品与衣服类小店的三角形广场上,是各式各样江湖卖艺者的活舞台,随处可见的蛇与猴子表演、民族乐师、舞师、卖膏药者、相书小贩等,他们在招揽顾客时不遗余力,竞争激烈,非常有趣。 广场到了夜间则风格大异,成为摩洛哥乡土名菜出笼的现代夜市,游客访罢古迹,到此品尝法国风味的咖啡或 *** 风味的薄荷茶,再加上美味的摩洛哥菜式,乐趣无穷。
马拉喀什于1062年穆瓦黑杜王朝开始建设,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红城”(建筑物的颜色是红褐色)建于1070年,被认为是纯正 *** 的建筑艺术。城内著名的建筑“库杜比亚 *** 寺”(Koutoubia Mosque)建于1157年,其宣礼塔用红色石头建成,高77米,是当时北非更高的建筑物,从城内任何一个角度都可看到它,对游人来说犹如一座“灯塔”。郊区散布着近10万棵椰枣树,景色十分壮观。
从12世纪至16世纪,在马拉喀什曾出现一些有名的历史人物,称为“七圣徒”。至今仍有人说去朝圣“七圣徒”,意即去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是红色的城市。无论王宫、贫民百姓居住的老城还是欧洲人度假的大饭店,外墙的颜色都是陶土红的颜色。在微寒料峭的冬日,这陶红色更易使人感到暖意。不过游客能够在马拉喀什感受到的温暖,大抵只有这些。因为从你准备接近这个城市的一刻开始,便成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标。
如果你不是 *** ,不得进入 *** 寺。老城的集市,离 *** 寺不远,中间隔着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杂耍卖艺的、画手绘的、算命的等等三教九流人物齐聚一堂。初来乍到的游客,忍不住频频举起相机。那些认为你将他摄入镜头的人,会伸手向你要钱。
Djemaa el Fna广场充满活力,这里你可以找到一流的Babouches(摩洛哥传统拖鞋)和质量上等的jellaba(摩洛哥传统服饰),它按照服饰、皮革制品、地毯、鞋帽分成个各个购物区,沿着小街走得多幺小心谨慎,也仍然会迷路。从日出到深夜,Djemaa el Fna广场是不眠的,你可看到印度的舞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 *** 人、讲故事和算命的摩洛哥老人,各种卖艺的表演,还有数不清的买卖食品、饮料、服饰、地毯、摆设、皮革、手工艺品小摊位,它就像香港的兰桂坊、上海的新天地一样,因为有Djemaa el Fna广场,马拉喀什有了无穷生命力。
马拉喀什庞大的集市专为旅游者而设,占据着老城的外围。小店铺里的货品不外乎陶器、皮具、首饰、铁艺、地毯等,铺天盖地的倒也好看。坚守着到产地去购物的原则,我在这里只是走马观花,一任店主们纠缠,径直向前。小巷深处谁家窗前的一两盆花草,给有些肮脏、破败的老城,凭添了不少生趣。
此外在马拉喀什,宰游客的现象非常严重,游客经常被以各种借口多收取费用。离开马拉喀什的那个早上,独自去集市回来的马儿说她终于知道当地人打的的价格了,只需三分之一!小费在摩洛哥是必须的,马拉喀什更是如此。侍者们根据小费的多少决定是否微笑或者提供咨询服务。看得出一个咖啡馆的侍者大概很不满意10 DIRHAM的小费,当马儿问路时,故意指了相反方向。
马拉喀什有14个主要古城门,它们是1126年Almoravid王朝的国王Ali ibn-Yusuf所建,城中有历代王朝多个宫殿古墓等,不过最著名的是Djemaa el- Fna广场,吸引着来自世界的游客。
到马拉喀什旅游的大部分是法国和德国游客,在许多欧洲人眼里,摩洛哥和毒品有千丝万缕关系,特别是欧洲人喜欢享受阳光海滩的Tangier。而马拉喀什是另外一个五彩缤纷的地方,它正准备将自己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及商务会议中心。
旅游小贴士:
气候:每年的3月至6月最适合到摩洛哥,9月中至12月中也可以,气温在摄氏18至25度,6月至9月的天气比较炎热,特别是在撒哈拉沙漠,而且沙漠和高山早晚的温差相当大。
货币:当地的货币是摩洛哥Dirham,摩洛哥的货币DIRHAM和人民币基本等值;美元兑摩洛哥Dirham是1:10,摩洛哥人的月平均工资,在750-900之间,是中国大城市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大的商店接受信用卡,但会要求额外征收3%至5%的费用。但摩洛哥的消费水平却相当高,以汽油为例,95号汽油约0.92欧元/升,比西班牙的油价还贵;而像样一些饭店,价格直追欧洲主要城市。
语言: *** 语是摩洛哥的官方语言,但法语和西班牙语也通行。
时 差: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同;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
1、蓝岭
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向南延伸到乔治亚州北部。大致以罗阿诺克河为界分南北两段,北段山脉狭窄低缓,宽约15—25公里;南段宽厚高峻,密契尔山海拔2、037米,是美国东半部更高峰。森林密布。山间居民还残留有移民时代的古老风俗习惯,以工艺品生产著名。
2、醍醐寺
醍醐寺位于日本京都市伏见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醍醐派的总寺,相传是日本真言宗开宗祖师空海的徒孙圣宝于公元874年创建。该寺于1994年作为“古都京都的文物”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寺中的金堂、五重塔等许多建筑物也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宝”。
3、马拉喀什
在欧洲著名的旅行排名中,摩洛哥的“红城”马拉喀什位居前列。马拉喀什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城市,对摩洛哥来说非常重要。在马拉喀什有十几个露天市场,是整个非洲最繁忙的市场,皮革业相当出名。城市中的几座宫殿可以感受到几百年前苏丹的生活,虽然奢华不再,但仍能体会到当年的样子。
4、蒲甘
蒲甘在曼德勒省的西部,位于伊洛瓦底河两岸,是缅甸重要的旅游城市。11世纪到13世纪,超过10000座佛教寺庙矗立在这里。
5、米科诺斯岛
因旅游而闻名,因希腊神话而神秘,米科诺斯岛有迷人的风光,也有热烈的夜生活。这里人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多年,而上世纪50年代这里成为了旅游目的地。穿行在如画的阳台,看世界各地的美女留在这里的倩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蓝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醍醐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马拉喀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蒲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米科诺斯岛
马拉喀什是摩洛哥的。
马拉喀什市位于摩洛哥南部,是马拉喀什·丹斯夫特·阿拉乌大区(辖4个省和3个省区)的首府,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和南部经济文化中心。官方公布人口50万,实际人口超过100万。马拉喀什始建于公元1062年,历史上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都城。在 *** 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
马拉喀什市北距首都拉巴特320公里,距之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240公里,东距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闻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 *** 国家。
摩洛哥王国简称摩洛哥,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首都拉巴特,国土面积45.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西撒哈拉26.6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2个大区(包括西撒哈拉),人口3621万人(2021年), *** 人约占80%,柏柏尔人约占20%。
没有人能拒绝摩洛哥这个国家,尤其是在游历完线条规整,现代感十足的欧洲,数百年有条不紊的社会运作傍着莱茵河的两岸美景,安逸中多少带着一丝无聊。摩洛哥,一个北非的发展中国家,一个孕育多民族文化的土地,却因它的古老和混乱给了人更多遐想。作为北非仅存的王室统治国家,传统与现代交织的魅力可见一斑。它并非是动人神魄的非洲瑰宝,更像一块未经打磨的砾石用坚硬划出了粗糙生活的原始模样,却足以让往复匆匆的路人沉迷于此。
右手埃及,左手大西洋,与欧洲大陆仅仅相隔一个直布罗陀海峡的摩洛哥,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欧洲大陆的游客。从北至南,1500多公里的距离诞生了富有差别的 *** 文化。北非最早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万年,大西洋沿岸发现的人类遗迹证明了这些古老的存在。公元前5000年,来自近东的迁徙者与本地人相互融合,他们就是后来的柏柏尔人的祖先。而彼时强大的 *** 军队在公元286年进军北非,一路征战至大西洋畔,将 *** 文化植入在这片土地上。
一下飞机,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偌大的机场里空空荡荡,工作人员多为男性,安静背后透露出一种肃穆。由于行程紧凑,我们仅选择了两个大城市来游历——马拉喀什和卡萨布兰卡。
一个南部,一个北部。马拉喀什是摩洛哥大热的旅游城市,“摩洛哥”的名字就来源于这里作为南部地区的首府, *** 王朝统治过的古都之一,马拉喀什的“红城”被视为最正宗的 *** 建筑,城内精致的库图比亚 *** 寺也成了教徒们每天数次礼拜的对象。
白天游览马拉喀什的古城区,历史或是禁忌都被沉重地印记在了古城的街道上。4月的马拉喀什并不是游人汇聚之地,打车到了旧城区的红色城墙外,骄阳映射下的黄土弥漫出有些令人窒息的安静。
穿过了迷宫一般的高墙,转角便是古城内大名鼎鼎的本尤素夫神学院,游客们不自觉地屏息而入。走过一段黑暗的走廊,烈日下浮现出典型的安达卢西亚风格建筑,被廊柱环绕的 *** 庭院很是别致,外墙布满精雕细琢的花纹让人惊叹。据说,神学院更好的光景在于早晨,5、6点钟的时刻阳光会投射正中的门上,照亮里面诵经的学生。
转眼已是下午,神学院的二楼阁楼静谧地被光线切割成几个部分,黑松木散发出幽幽气味,完全不同于南方老宅里的潮湿氛围,或许是某种特有的历史封印。想着14世纪便建成的这所学校,虔诚的人们来了又走,将知识带去各地,所谓时光流转也不过如此吧。
然而即便是如此浓郁的宗教氛围,在历经了数代的统治和迁徙后,多元的文化特点还是鲜明地留在了这座略微复杂的城市。复杂,是因为旅游城市固有的混乱常态,拉人宰客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有时候难以分辨是热情还是陷阱;多元,是指这座城市里散发出的不同香味,法式咖啡,馥郁香料,西欧的浪漫以及非洲的热情全然飘飘洒洒落在了沉重的古城之上。
漫步在马拉喀什的老城街道,会有陌生男子不怀好意地望向我们,搭讪的方式让人气到好笑。再进入集市反而感觉到了安全,宽阔的德吉玛广场背后是迷宫一般蜿蜒延伸的各路集市,从皮革到服饰再到阿甘 *** 油,可以说是非常成熟的旅游商品贩卖街——这不是贬义,毕竟我们只是匆匆过客,在旅途中和当地各色小商贩过招也别有一番乐趣。
因为一个台湾女人,撒哈拉成了无数少男少女心神向往之地,曾经的不毛之地也被镀上一层以爱为名的圣光。三毛说,“我要在撒哈拉自由地飞翔。”一面是恣意放纵,一个东方女子远渡大西洋之滨探索未知荒漠,一面是爱之约束,在荒芜人烟之地与爱人长相厮守,生活过得勤勤恳恳,丝毫不敢大意。
撒哈拉沙漠在摩洛哥境内有两处,我们去的Merzouga村庄位于撒哈拉的最西端,再往东走就到了阿尔及利亚境内。勤劳的柏柏尔人曾是这条商贸道路上的佼佼者,带领驼队穿越巨大的死亡之地。一路上仅有的风景被漫天黄色覆盖,险峻的峡谷荒无人烟没有一丝绿色。除了旅游巴士和偶尔骑摩托呼啸而过的当地人,剩下的只剩一片寂静。这里与城市如此不同,神秘的死亡气息吸引前来探险的旅人,生死对比鲜明。
这样的复杂感受也同样交织在每个撒哈拉过客的心底。一方面觉得自己如同勇士,用小巴车和驼队征服了这一隅沙漠,跟随导游的指示在日落前进漠,日出前离开;一方面觉得人类文明终止在了这里,没有水没有电力没有信号,随身的干粮仅够在荒漠里住上一晚,无法阻挡的肆虐风沙分子一般钻入人的皮肤。在经历了数次与各国友人轮番露天如厕后,友人终于忍不住抱怨,真不知浪漫在哪!
不过很快我们这些都市人就被浩瀚的星空征服。当夜幕降临,浮现在眼前的不再是熟悉的天际线,而是近在咫尺现于眼前的银河,让人不由想起一千零一夜、希腊传说,甚至是宇宙起源。远处的篝火映衬梦境一般的繁星,再冷血之人也会为这番光景动容,偶尔一颗流星划过,伴随着女伴们的尖叫。
果然在没有光污染的地方,越夜越亮的星空才是上苍赐予的更好礼物。仰头看累了,索性躺下枕在广袤的沙漠上,不禁想起了中国古代的天圆地方学说,天地不同,阴阳相依。沙漠中的黑夜寂静得只听得到风声,又感到生命之渺小,极目四望,天地相盖,我们人类唯有感叹这样的景观,佐茶吟诗,舞文弄墨一番,才好像没白活一遭。
摩洛哥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它丰富的饮食文化。不同于一般的 *** 国家,摩洛哥的美食起源于柏柏尔人(Berber),饮食文化上其实和典型的 *** 国家不尽相同,应该算是柏柏尔,犹太, *** 和法国的完美融合。
来到摩洛哥,没有人不想尝试一下回味无穷的薄荷茶。薄荷茶分冷热两种,也被叫作MoroccanWhiskey(摩洛哥威士忌),属于摩洛哥国饮。别误会,在这个 *** 国家说这个词人人会意,是不会被冒犯的。午后随便走到一个饭店的门口,只要说一句Mint Tea,不出三五分钟,老板就会从后厨优哉游哉地端上一壶茶出来。在烈日下躲入凉棚,慢慢品尝上三杯,薄荷的香气由呼吸间徐徐散出。摩洛哥有句谚语:“爱情如蜜一样甜,生活如薄荷一样涩,死亡如荒漠一样无情。”数量一定要是三杯,这三杯茶分别意味着“祝福,忠告及警醒”,之一杯寓意爱情,薄荷茶清香甘甜;第二杯代表生活,日子难免有苦难艰涩;第三杯则寓意遇到人生尽头,提醒人终有一死。听完这样的典故再喝茶,又品出层层哲学意味,让人发醒。
既然都谈及死亡了,那就做一名真的勇士,在广场上来一碗冒险者蜗牛汤吧。在法餐中倍受宠爱的蜗牛到了摩洛哥则变成了触手可及的街边小吃,但做法跟法餐完全不同。摩洛哥式蜗牛加入十几种调味料后会用大锅煮,煮到香料入味,连同汤汁一起放在塑料大盆中。老板往往站在摊位里面,有客人来就用小碗在盆中舀起一碗,简单直接。看起来没什么卖相的蜗牛汤吃起来也一言难尽,汤汁入口有种草药混合泥土味,如果仅用来猎奇倒是可以一试。
行走在摩洛哥街头,不能忽略的还有当地大名鼎鼎的塔吉锅(Tagine)和库斯库斯(Couscous)。比起蜗牛汤,这两种食物更符合一个中国游客的口味,选择在这样的饭店里补充体力十分明智。塔吉锅的主要原料是牛羊肉,鸡肉或是蔬菜,放入黏土制成的锅里加入香料焖煮,最后整只锅端上餐桌供客人享用。而当地人钟情的主食库斯库斯(Couscous)的炖菜中也加入了多种常见的香料,颜色艳丽,味道比塔吉更加浓郁。
如果你长年生活在大城市,摩洛哥或许能成为度假的好去处,时空交错,尘土下的人们走过古城,钟声响起,街上如魔术般空无一人,只能感慨宗教的力量。探险的人不要指望荒芜之地给你太多惊喜,而神秘危险的气息的确成为这段旅程的佐料。当飞机离地的那一瞬间,那些嘴上说着讨厌的人们,心里已经开始想念这个国家。
tats":\��9�3�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 *** 国家,国土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有1700多公里的海岸线。全国人口3500万,在19世纪初曾是法国和西班牙殖民地,1956年获得独立,建立摩洛哥王国,体制是君主立宪制。
摩洛哥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全年平均气温约20度,冬季1月平均气温也在12度左右。由于靠近撒哈拉大沙漠,因此昼夜温差较大。但总体来说,相比非洲南部气候宜人,被称为北非的后花园。
摩洛哥人宗教信仰以 *** 教为主,全国99%的人口都信仰 *** 教。在摩洛哥随处可见 *** 寺建筑,是摩洛哥城市景观的一大特色。
2016年6月1日起,摩洛哥对中国护照实行免签政策,极大的促进了国人去摩洛哥旅行的人数。摩洛哥被大家熟知的是卡萨布兰卡、撒哈拉沙漠、拉巴特、菲斯等地。在这个城市建筑色彩浓郁,异域风情浓厚的国家,还是很吸引国人的目光的。再加上著名的电影《卡萨布兰卡》,以及三毛散文对撒哈拉带有浓烈个人情感负载的描述,都让摩洛哥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白色——卡萨布兰卡
先来说说卡萨布兰卡。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殖民者为这座城市取得名义,意思是白色的房子,这就可以看出卡萨布兰卡的色彩。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发达的城市,有世界第三大 *** 寺哈桑二世 *** 寺,也是北非更具现代化的一座 *** 寺,寺内设有博物馆、图书馆。
卡萨布兰卡更具意义的还是那部经典电影赋予它的,因此该部电影爱好者还是值得一去的。
蓝色——舍夫沙万
这座城市最让人着迷的便是它铺天盖地的蓝色,多数住宅的墙壁、门口、台阶统统被涂成天空蓝,建筑特色洋溢着浓郁的 *** 风情,大片大片的蓝让人感觉安静而祥和,空气都清新了很多。
红色——马拉喀什
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被誉为摩洛哥的“南方明珠”,有较长的建城历史,因此城内有诸多历史古迹,包括阿克达尔橄榄园、萨阿迪王朝时代的陵墓、库图比亚 *** 寺等。还有阿特拉斯山的瀑布和雪景等自然景观。
蓝白相间——索维拉
以风闻名于世,被称为“非洲风城”。城市濒临大西洋,有白色的海鸥和蓝色的渔船相得益彰,建筑是典型的古罗马风格,有历史遗留的城堡和炮塔,其城市特色汇集了众多的艺术家徜徉街头。
黄色——撒哈拉沙漠
摩洛哥的南部便是撒哈拉沙漠,令人震撼的满眼的沙子和黄色,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靠近摩洛哥的沙漠处,可以看到少量植物和甲虫类小昆虫,可以看到壮观的日出和日落,夜间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流星,
摩洛哥各个城市的色彩是最让人着迷的,为城市增添了迷幻的色彩,让人为之着迷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