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准备发动全面内战,他极力拉拢西北三马为打内战而效命,先后任命马鸿逵、马鸿宾为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长官为张治中)。然而马步芳与马鸿逵矛盾重重,使得马步芳领导的青马部队和马鸿逵领导的宁马部队无法协调统一作战,使得马家军在西北的实力锐减。 1949年8月20、21日,解放军发起兰州战役,但是遭到青马反击而失败,没有得到一个阵地。被称为兰州战役的“试功”阶段。 8月25日,解放军发起兰州战役的总攻。解放军集中优势兵力和火力进行攻击窦家山、古城岭、营盘岭、沈家岭等地,青马则是依靠骑兵冒着解放军猛烈炮火漫山遍野的冲过来,以整连整营的密集队形一次一次地反冲锋。26日中午,战斗基本结束,兰州解放,同时也结束了马家军、胡宗南在西北长达40余年的统治
作者:常辰哲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一)究竟是“二马”还是“三马”,凶蛮的马家军是何来头?
近代军阀集团里,大多以封建宗族、师生关系和籍贯同乡维系。有一路军阀,自清末以来便纵横西北的始终以父子、兄弟继承协力,在甘肃、宁夏和青海三省愈坐愈强,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军政势力。这支军阀就是*的马家军。
平时我们常常听到“二马”“三马”的称呼,往往分不清楚,甚至张冠李戴,混淆了许多人物和史实。
“ 二马”通常是指派系,即“青(海)马”和“宁(夏)马”。“青马”代表是马步芳,“宁马”代表是马鸿逵。
“三马”的派系说法,是在“青马”和“宁马”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甘(肃)马”。但“甘马”早在二十年代冯玉祥进西北时就基本肃清了。
当然,“三马”在人物说法上,有“宁夏三马”和“西北三马”的区分。 “宁夏三马”是马福祥、儿子马鸿逵、侄子马鸿宾。“西北三马”是马鸿逵、马鸿宾和马步芳。
马步芳、马鸿逵、马鸿宾
所以, “青马”的马步芳、马步青兄弟,“宁马”的马鸿逵、马鸿宾兄弟, 就组成了我们日常所讲的马家军主力。
(二)马家军野蛮狡诈而又极具西北特色的战法,让我军遭受重大损失
马家军最*的存在,莫过于制造了我军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次败仗。
马家军的战法,是西北独有地区的传统战法。河湟骑兵自古机动灵活,历史上但凡中原军队进西北,不加以深入研究,就会吃大亏。
“ 每值接仗,千群万骑,以相抗拒;一经击败,狼奔豕突,行走如飞。”
“ 贼剽锐殊甚,遇坚军则转瞬不见踪影,遇暇军则有隙即入,亦不即招架。”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兵力骤增,陕北的资源已经养不起那么多部队了。红四方面军兵力武器最强,再出去开辟一块新根据地,就成了当时的必然选择。
于是四方面军为了开辟新根据地,打通国际道路,向西走上了对抗马家军的道路。
骑兵的天敌是火炮和连发机枪,对于当时连步枪都配不齐的红军而言,打马家军的骑兵,谈何容易?
红四方面军的战士多为四川人,此前碰到的骑兵最多就是在过草地时川军的骑兵团。马家军骑兵的规模和力量岂是零零散散的川军骑兵能比? 习惯了在南方钻山入林,突然在广袤的西北戈壁滩上同大批骑兵作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于是,马家军不与红军正面硬打,发挥骑兵特长, 天天将红军的后卫部队截取一部,从武威到嘉峪关,截取了相当一部分兵力。这种切尾的办法,红军只能忍痛,不可能回头护尾。红军如果凭城坚守,就大力围攻。 疲劳追击使红军的休整和给养都成了问题,守城也守不住。
这给红军的很多将领都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徐向前回忆“敌人骑兵多,运动快”;秦基伟回忆“我们辛辛苦苦走了一夜,本想找个村庄休息一下,可敌人骑兵用不了两个钟头,就走完了我们一夜的路程”。
马家军一见红军炊烟,疾驰而来,把来不及吃的饭锅挑翻就逃走。用着红军用过的游击战那一套,让红军苦不堪言。
(三)彭大将军用胡宗南的重炮复仇,先打兰州“青马”后打银川“宁马”
马家军身上残留的浓重旧军队的陋习,特别是“青马”,比“宁马”更加凶恶,使被俘红军指战员遭受了极其残忍的摧残。
直至解放战争时期, 我军各部对于马家军都是另眼相看,无论攻防,历来是死打硬拼, 有的部队甚至有时出现违反俘虏政策的情况。
马家军民团的低劣装备和野蛮作风,在当时已经壮大的 *** 看来,只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是一帮烧砸抢能力的匪徒而已。
以骑兵为主的作战形式,在连发武器和炮火打击下,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第一野战军由于解放区资源有限,虽然相比于其他野战军的规模较小,武器装备相对简陋, 但还有一定数量的炮兵,也装备了连发武器(前后通过打击胡宗南获得了11个旅的装备), 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红军的装备水平。
1949年8月,毛主席发布《歼灭马匪步芳之指示》,掀开了消灭马家军、解放大西北的序幕。
兰州战役发起前,彭德怀以1兵团和18兵团的62军先攻克“青马”老巢临夏,直捣西宁,断了马步芳退路。
1949年8月22日,向兰州外围马家军阵地试探性攻击, 习惯了和胡宗南部队拼刺刀、略有轻敌的一野官兵,突然碰上马家军挥舞马刀的亡命徒,竟然没能夺下外围阵地。
8月25日,兰州总攻开始。 *** 以缴获胡宗南的重炮开路,逐街逐屋的白刃巷战,当日打得马家军全线撤退。 2兵团第3军第7师得知黄河铁桥是敌人撤退过黄河的*通路,当即迂回攻击黄河铁桥,打爆桥头的敌人弹药车,烧出一道火墙,切断了敌人退路。
攻克黄河铁桥,也和平津战役中攻克天津金汤桥一样,成了解放战争的经典一幕。
攻下兰州坚城是一野在大西北的第一次城市攻坚战,虽然付出了9500人的伤亡,但进军新疆、宁夏的通道已经完全打开。
“青马”覆灭,“宁马”也大难临头。9月19日, *** 总攻银川,三天即攻克,“宁马”覆灭。
“宁马”的马鸿宾起义,马步芳和马鸿逵乘飞机(马鸿逵中途降落汕头还险些被三野抓获)逃走,先后客死他乡。
粟裕用十四年时间,指挥华野消灭王耀武,为红十军团1万名指战员和方志敏报了仇;
彭大将军指挥的第一野战军横扫河西走廊,同样为十三年前的西路军牺牲的1.3万名红军指战员和董振堂报了仇。
徐向前元帅逝世后,把自己的一半骨灰撒在了祁连山脉,和牺牲的红军英灵陪伴在一起。
元帅和士兵,英魂永驻大西北。这片广袤土地,在此横刀立马的,只有英雄的人民军队!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骑兵(13)红军(28)兰州(2)
历史:西北诸马的先人都是借镇压“回乱”而发家的,他们先后依附和效忠清政府、北洋军阀和蒋介石等历代统治者。核心权力采取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封建继承方式。
马家军源于清末爆发的同治回乱,1872年,马占鳌等太子寺一战“黑虎掏心”大败湘军,之后力排众议,在马海宴、马千龄的支持下,挟胜而求抚,率众归降朝廷。
民国后,马占鳌子系在政争中淡出历史,马海宴子系和马千龄子系分据青海(青马)和宁夏(宁马),先后投靠北洋政府(冯玉祥)和国民政府(蒋介石),逐渐养大成为割据一方的封建军阀。
下场:1949年,马家军主要头目在与解放军的争斗中失败,马步芳,马步青与马鸿逵追随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而后辗转至他国。
扩展资料:
马家军有一层很神秘的*色彩,更由于凶悍、残暴,战斗力很强,历史上红军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其实,马家军分宁马(宁夏马鸿奎、马鸿宾)和青马(青海马步芳、马步青)。
宁马的战斗力明显弱于青马,在同共军的交战史上没什么象样的胜仗。大家应记得,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陕北的最后一仗就是打马家骑兵,结果红军大获全胜。这打的就是宁马马鸿宾部。
青马部队士兵主要来自甘青两省交界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东乡族,即使后期融进了大量的汉族士兵后,浓厚的*观念意识也是整个青马部队强大的维系力量。
上层统治阶级利用*观念蒙蔽驱使下,也由于历史上形成的民族隔阂与仇杀,青马士兵在对外族和外族军队的征战中表现了很强的内聚力和奋勇精神以及残暴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家军
北洋军阀——袁世凯
直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裂而成)——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皖系军阀(北洋军阀嫡系分裂而成)——段祺瑞
奉系军阀(北洋军阀旁支)——张作霖
直鲁联军(奉系军阀分支)——张宗昌
东北国民军(奉系军阀分裂而成)——郭松龄
东北军(由奉系军阀直接易帜而成)——张学良
国民军系(直系军阀分化演变而成)——冯玉祥、胡景翼、孙岳
五省联军(直系军阀分支)——孙传芳
西北军(以国民一军为主体组成的集团)——冯玉祥
晋绥军(由清末新军第八十五、八十六标起义后建成)——阎锡山
傅作义集团(由晋绥军分出)——傅作义
商震集团(由晋绥军分出)——商震
甘马集团(原马占鳌家族武力)——马廷骧
青马集团(原马海晏家族武力)——马步芳、马步青
宁马集团(原马千龄家族武力)——马鸿逵、马鸿宾
马仲英集团(马步芳堂弟,但非青马一脉)——马仲英
滇系军阀(由清末新军第十九镇发展而来)——蔡锷、唐继尧、顾品珍、龙云、卢汉等
桂系军阀(西南派系之一)——陆荣廷、陈炳琨、沈鸿烈等
川军集团(西南派系之一)——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等
黔军集团(西南派系之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王家烈等
粤东军阀(广东革命政府分出)——陈炯明
新桂系(由旧桂系脱胎而出)——李宗仁、白崇禧、黄绍弘、黄旭初
粤军(由北伐第四军发展演变而成)——李济深、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等
湘军(由旧湘军演变而成)——谭延闿、唐生智、程潜等
镇嵩军(豫西各路豪杰加盟组成)——刘镇华
毅军(为清末旧军)——赵倜
安武军(为清末旧军)——倪嗣冲
定武军(为清末旧军)——张勋
新定武军(倪嗣冲收编定武军后组成)——张文生
新疆军阀(地方军阀)——杨增新、盛世才等
孙殿英集团(豫西绿林武装)——孙殿英
建国豫军(民初河南民众武装)——樊钟秀
中央军(由北伐第一军发展而来)——蒋介石
你这问题太大了,不太好回答。我给你些主要军阀的由来,及首领。。
你说的这个是大决战电影中的词吧,其实就是一个地方势力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