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乒乓球队奥恰洛夫的中国教练叫雷洋。雷洋是中国女乒主教练人称功勋教练一一李隼的弟子,是原北京队乒乓球运动员。都知道,中国乒乓球人才济济,竞争太过激烈,雷洋审时度势,后来到德国打球,随后开始教练生涯,中国人喜欢的世界冠军波尔的背后就有中国教练的助力和加盟,现在的德国男乒一哥奥恰洛夫也得益于雷洋的指导与训练。谢谢仅供参考。
施婕(SchoPPJie),,现在是德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
施婕曾是河北省队成员,但因队内竞争过于激烈而选择出国发展,1993年开始代表德国出战国际大赛。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施婕在女单比赛中爆冷淘汰中国的乔红。1994年世界杯团体赛,施婕在比赛中击败中国女队的邬娜,帮助德国女队淘汰中国队,取得该届比赛的亚军。
施婕曾参加三届奥运会,2006年退役。2012年,施婕任职德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
德国队乒乓球教练是罗斯科普夫。
罗斯科普夫,德国乒乓球名将,出生于1969年5月22,身高1米82。5岁开始打球,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打法,最早以双打闻名,曾夺得过世乒赛的男双冠军,后主攻男单,夺得过1998年的世界杯男单冠军。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出一流球手行列。
罗斯科普夫5岁开始打球,左手横握球拍,两面弧圈打法,是欧洲男子乒坛的一位老将,最早以双打闻名,曾夺得过世乒赛的男双冠军,后主攻男单,夺得过1998年的世界杯男单冠军。近年来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退出一流球手行列。
2010年退役后,罗斯科普夫担任了德国国家男队的主教练。所带队员波尔、奥恰洛夫、苏斯等都是欧洲乃至世界一流高手。
【获奖情况】
1989年世乒赛男双冠军;
1992年欧锦赛男单冠军,奥运会男双亚军;
1993年世乒赛男团第三名;
1996年奥运会男单铜牌,欧锦赛男双冠军;
1998年世界杯赛男单冠军;
2000年奥运会男单八强,国际乒联巡回赛波兰站、丹麦站男单四强;
2001年国际乒联巡回赛荷兰站男双四强,英国站、德国站男双四强,乒乓球世界杯男单第三名;
2003年国际乒联巡回赛卡塔尔站男双冠军;
2004年世乒赛男团亚军,欧洲12强赛男单第五名;
2005年巴西公开赛男单四强。
德国乒乓球选手韩莹的教练是施捷。
施捷作为来自中国的乒乓球选手,施捷于1993年归化德国,她个子高、短发、削球,曾带领德国女队获得了1997年世乒赛女团的第三名。
德国乒协提前一年宣布德国女队功勋主帅施捷将在东京奥运会之后离任,接任者为克罗地亚名将鲍罗斯。
扩展资料:
韩莹介绍:
韩莹,德国乒乓球运动员。韩莹来自辽宁,1983年4月29日出生,她在2010年时选择代表德国队比赛,是一名削球手。她在2011年正式拿到德国护照,现效力于KTS塔尔诺布热格。韩莹目前已经是德国女乒的一姐,里约奥运会她的表现将值得期待。
马琳是东京奥运会混双项目的负责人也是主管教练,许昕/刘诗雯混双已经获得东京奥运参赛资格,刘诗雯同时获得团体资格;马琳是陈梦的主管教练,陈梦已经入选奥运会单打资格,同时获得团体资格。
混双项目首次引入奥运会,马琳和昕雯组合三人,肩负着誓夺首金的历史使命,来不得半点懈怠,陈梦作为近两年来实力最强、最稳定、冠军最多的选手,对奥运单打冠军必是志在必得,作为主管教练的马琳当然是会倾其所有,助其成功,也成就自己。马琳是2008年奥运会单打冠军,他当然也渴望自己的弟子能够成为奥运单打冠军。
现在,一切都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成就了刘诗雯,也成就了我自己。”
这句话出自马琳之口,是在2018年马琳重返国家队教练组到2019年世乒赛期间。那时的马琳,刚刚从一场“劫难”中走出,因为和刘诗雯广东的渊源,马琳义无反顾地选择成为刘诗雯的主管教练,而刘诗雯也因为马琳的帮助,最终登顶世乒赛,不仅圆梦单打,同时还收获世乒赛混双冠军,成为双冠王,刘诗雯也因此而步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
马琳成就了刘诗雯,也成就了自己,通过刘诗雯,在国家队教练组站稳了脚跟。
陈梦和孙颖莎在国家队曾经共同师从黄海诚。2019年初时,国家队推行教练与队员“双向选择”,陈梦改换门庭,投入马琳门下。年初的亚洲杯时马琳就开始带陈梦,但直到世乒赛之后的中国公开赛陈梦夺冠以后,陈梦才公开这个消息。
2019年世乒赛之后,刘诗雯将很多的时间用在了混双项目上,这是国乒的奥运战略,作为试配,陈梦也和许昕组过一次,但成绩最差,后来陈梦就完全专攻单打了,一直到现在成功入选奥运单打。
现任美国队主教练的人是50岁高龄的中国乒乓球冠军高军。
高军擅长右手直排握法,排球利落而强硬。打出的每一个速度之快,具有极高的杀伤力。他在国家队时,为中国乒乓球到达巅峰时刻出了一份重要的力量。曾在世乒赛中获得女双,女团两个冠军,在奥运会中夺得亚军。各种兵乓比赛中,获得的奖牌数不胜数。曾被人们誉为国乒“传奇女将”。
高军开始接触乒乓球时,年仅9岁,由于个子矮小,老师降低乒乓球台,才使其可以拿起球拍,正式练习。此后高超的技术,使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是,就在1993年世乒赛半决赛时,年轻的高军成为中国队唯一进入前四名的成员。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她不堪重负,两分之差输了比赛。
赛后回忆,她说:比赛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心理。这成了她最后悔的事情,也造成了她严重的心病。就这样5,6年没有动过球拍。
她再次参加比赛时,已经进入美国队。原来25岁与美国华人结婚,还有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在美国凭借卓越的球技,被美国乒协邀请参加比赛。后带领美国队多次参加奥运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今,50岁的高军被聘为美国主教练,开启了他的另一种形式的乒乓球之旅。
扩展资料
上世纪70年代,正是在中国乒乓球队和美国乒乓球队的努力下,通过“小球影响大球”,从而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一切确实都是一个巧合,当年若不是美国乒乓球选手科恩比赛迟到,误打误撞上了中国运动员的车,也不会引出庄则栋大胆而主动地与他的交流,接着两人结下了深厚友谊,然后引出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一系列的互动,最终成就了轰动一时的“乒乓外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高军